政商参考网客户端
政商参考网客户端
工作人员
当前位置:首页  »  近期调研
建立健全推进乡村振兴的三个机制
时间:2019-07-20来源:政商参考 阅读: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抓手。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改革农村管理服务机制、创新乡村振兴投入机制,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奋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整治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以均等化的思维抓服务、市场化的思路抓产业、专业化的思想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深化基层管理服务改革深化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做到“最多跑一次”。理顺基层政府权责关系,坚持权责对等、费随事转,管理向乡村延伸、经费向乡村倾斜;强化基层政府服务职能,加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政务公开服务中心建设,实行全域联网、信息共享,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线上服务、免费代办服务和跟踪服务

二是强化农业农村政策支持。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的落实,县(市)区级人力、物力、财力向乡村倾斜。乡镇主要领导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抓农业富农民上。创新农业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基金,扩大农业保险范围,每年免费培训一批农业人才。建立健全农业质量品牌支持政策,实行产地标志制度,推介、奖励优质农业企业争创国家、省、市名牌。延长农业产业链,突出精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附加值高的名优特产品。

三是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要求,力争2020年因地制宜、分类制定科学的村庄规划。充分利用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机遇,合理利用农村地区的土地、空间、劳动力,加快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往农村流动。在严格的规划引导下,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引进新型工业到园区发展壮大;引导省会或周边城市的假日休闲消费到乡村中去;加强与兄弟区县(市)的衔接,规划建设旅游观光带、水果产业带等吸引城里人、外地人;引进培养一批职业经理人、电商骨干、乡村规划师、农业技术能手、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人才群体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到农村。

四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农民以提高农业效益;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服务;以扩大农村转移劳动力社会保障覆盖面为重点,依法将稳定就业的务工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鼓励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保留原宅基地、承包地、集体经济收益等待遇不变。加强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培训,增强他们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二、改革农村管理服务机制

    改革是动力之源,创新是发展之要。农村是广阔的天地,现代农业大有可为。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挖潜力。

一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统分结合农村管理体制,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加强确权登记数据信息化管理应用,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加快推进乡村自治组织与经济组织的融合,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2290%以上的村建立集体经济合作社。依托村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以“租金+工资收入”模式流转土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产业升级。

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将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完善“以村宅换城镇房”、“带地入建”等引导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制度。鼓励企业采取租赁、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民宿、乡村旅游。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会所。鼓励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农村空心房、废弃建设用地整治复垦

三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尽快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2020年基本完成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挥村级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资产运营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支持对村集体林地、土地、水塘和栋房屋进行流转,取得租金收入

三、创新乡村振兴投入机制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是个大问题。要加大政府投入、撬动社会投入、激发自主投入,促进乡村成为发展的热土、财富的沃土、绿色的净土。

一是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每年县(市)区级新增财力的30%作为增量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落实财政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股份量化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盘活存量资金,清理收回财政存量资金中统筹使用资金数额50%以上安排用于乡村振兴。积极自筹的同时,争取中央、省、市的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适当增加政府负债,主要用于自然村到村委会所在地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创新社会投入机制。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调动企业、乡贤和各类爱心人士的积极性募集资金集中力量搞好公共设施建设。按照“政府适当投入、引导群众筹资、争取政策支持”的基本原则,组织党员组长率先捐资投劳,建设美丽乡村。通过以奖代投,引导和规范村民投资投劳改善乡村道路等公共设施,优化发展条件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借助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加强乡村“治水、治脏、治厕、治房、治乱”等整治,净化美化村居环境。

三是创新金融投入机制。加大农村金融要素供给,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资金定向支持“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推进“银税互动”等新型信用融资模式,深入推进针对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探索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双创”金融等创新模式。推广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建立农村信用平台,实现100%村民信用可查。建立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实现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加快农村信息化便利化建设,2022年农村电子支付方式普及率达80%以上。加强治理金融乱象,打击非法集资、规范网上金融,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加大对农民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扶持他们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作者:黄飞系长沙市人民政府研究室机关支部专职副书记)


 责任编辑:段红

 

Copyright © 2023 政商参考网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飞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