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炼钢铁初结缘,
引滦入津一脉牵,
卅载风雨云烟过,
挺进世界到百年。
(河北津西钢铁集团鸟瞰全景图)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板栗之乡迁西县,家住著明的民族英雄戚继光镇守的古镇三屯营,我们现在也都叫她钢城,因为那里同样也坐落着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企33年,已经由一个年产14万吨生铁,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集钢铁冶炼、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国际贸易、高新科技等九大板块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香港上市公司,也是专业化、系列化、规模化的型钢生产基地,连续16年禅连中国企业500强,2018年居全国500强第169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2位,中国上市公司500强第181位,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第22位,河北省首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70 位。可以说津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钢城,津西的名牌已经享誉国内外。做为津西的一名元老级员工,我真心地为她骄傲。
说起和钢铁的缘分,应该是在40年前,也就是1979年,那年我才13岁,记得也是这个季节,我和几个同龄伙伴挎着笼子去地里挖野菜。那时我们村里有个果山,在果山的西侧有一条小河自南向北流过,河沟的边上有一处村里的砖瓦窑,父亲就在窑上给砖瓦师傅们做饭,所以我与那里的师傅们都很熟。河沟边上野菜很多,挖野菜口渴了就到窑上去喝水。可是在挖野菜时,我们发现河沟两边有好多黑乎乎好似石块又不是石块的东西砌成的不规则的挡坝,当时我们很是好奇,因为那些类似石块的东西有的表面很光滑,有的又有很多蜂窝,所以就拿了一块到窑上问师傅们,砖瓦窑的师傅告诉我,这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留下的炼铁的渣块。他说,那年,这里曾建过铁厂,计划有13座百立高炉,可因为生产技术和原材料等问题,只建成了一座高炉生产了几天就搁浅了。听了师傅们讲的故事,当时我想,如果那时的铁厂要生产到现在,说不定我以后也能成为一名钢铁工人。所以自从那个时间我与钢铁就有了第一次的缘份。
后来我也曾有过好多的理想,上学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大学生。但由于受家庭生活条件的限制,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当班长的我,被迫放弃中考走出学校大门,上大学也就变成了梦想。
1984年第一次在电视上看春节晚会时,那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又让我冒出一个有一天也能在春节晚会上演出,为大家送去欢乐的理想;
听着电视里的歌星演唱会,就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站在舞台上为大家唱上一首自己写的歌;
过春节看到家家门口贴的对联,就想什么时候也能把我作的对联贴在门口……
可所有这些理想,随着岁月的流逝,几乎都变成了梦想。
也许是79年第一次与钢铁的缘份,让我注定与钢铁有缘,因为1984年的引滦入津工程,在1986年,天津市为回报迁西发展经济,与政府合资筹建了当时的津西铁厂,我有幸成了津西的一名员工,开始步入了人生的一个新天地。
转眼间,三十二年过去了。在津西的三十多年,我所有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在别人眼里,津西可能就是一个钢铁企业,但在我心中,她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一所大学。在这里,不但能学到大学里的各种理论知识,更能学到大学里学不到的人生真谛。1992年到1995年,我在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下,在迁西电大读完了文秘中专课程,实现了我中专的梦想,弥补了我被迫初中辍学的遗憾。2001年,我又荣幸地被公司安排参加了中层干部大专学习班。2002年顺利通过成人高考。2005年拿到河北理工大学的毕业证书,圆了我学生时代的大学梦。
更重要的是,除了以上收获外,在津西我也和更多的同事一样,收获了爱情,生活也应该是顺风顺水,现在大女儿研究生毕业后与同学结婚落户到秦皇岛,并且顺利找到了工作;儿子也大学毕业到云南服兵役。
在津西,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企业文化理念,每年都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员工从内心感受到家的温暖。由于我爱好文艺,所以也就成了公司文化活动的骨干。1994年,在迁西县第一届“卡拉OK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我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在听众如雷的掌声里,我第一次过了把“歌星”瘾,为大家送去欢乐。2006年春节,由于公司的推荐,我又在迁西第一届春节晚会“津西之春”上登台表演,并且在舞台上第一次为大家演唱自己写的歌《没有安全就没有欢乐幸福的家》,实现了我在春节晚会上把自己写的歌奉献给千家万户的愿望。三十年多来,在工作之余,我得过交谊舞、曲艺作品创作、相声表演、剪纸、对联等多个第一,我拟的对联在2006年的公司团拜会场高高悬挂,并荣获一等奖。2018年,我将在津西三十年来的点滴积累整理成了一本40多万字的钢铁业文化践行记,在各届朋友的帮助下,以《人生麻辣烫》为名在中国冶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可以说即记录了我本人的人生经历,同样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津西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这些对于初中毕业的我来说,原本都是一个个的梦想,但津西让我的每一个梦都变成了现实。
(作者王继祥(左)与工友合说相声)
目前津西在董事局主席韩敬远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以“双调”促“双转”的战略,主动转型,创出“创新常态化、产品高端化、产业新兴化、管理职业化”的特色发展之路。打造世界最大型钢生产基地已成现实,钢铁主业以钢板桩和H型钢为核心,主导型钢产品已形成H型钢、钢板桩、高铁线杆等123个系列、356种规格,不但在国内热销,并且远销33个国家和地区,连续6年出口量全国领先。2018年10月,津西集团又以60%的比例入股赛博思控股这家国内知名的钢结构设计企业,装配式结构建筑产业是近年来国爱大力推广和重点支持的新产业,津西借助自主生产型钢和旗下的重工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产品可直接面向消费者。津西这次入股赛博思彻底打通了集团钢结构产业链的最关键一环,今后将实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新技术转化,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可有效增加销售收入并推动集成化配套产业,为津西集团在1 至2个五年内进入世界500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面对公司一日千里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如花似锦的前程,回想自己当年与钢铁的初次机缘,和初入津西的情景,一切一切都历历在目,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沧桑巨变,我已不再是那个初出茅芦的毛头小子,津西也不再是那作坊式的工厂,中国是个钢铁大国,津西能够在三十三年内成为国内处瞩目的钢铁集团,足见国家的产业政策对钢铁主业的支持和国家强劲的发展趋势。可以说看到津西的现在,就看到了我们的明天,也听到了钢铁强国的声音,作为一个津西人,强企我有责任,做为一个中国人,强国更是责无旁贷,我骄傲,我是津西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文/王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