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笑对人生,才能克服艰难苦楚。惟有适应时代发展,树立坚定信念,持续提升自己,才能为自己的人生勾画出一幅绚丽的篇章!
传承烈士精神 遐想严父容貌
在湖南邵阳新邵县一个贫困的山村,六十代的陈家,有一位在国营煤矿矿长的儿子,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矿难中,这位矿长儿子因为在一次矿难中抢救井下工友而因公殉职,留下年轻的爱妻和腹中未出世的孩子,虽然陈家儿子事后被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但痛失儿子的父母和年轻的妻子悲痛欲绝,但腹中的孩子将来会面临着怎样的人生路呢?其时,一个失去顶梁柱的家庭,生活自是捉襟见肘;作为烈属虽然有少量的抚恤金,但杯水车薪;在贫困的山村里,陈家媳妇在公婆的照料下,将迎来孙子的生。
1969年3月,正值“十年浩劫”,中国的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他,出生在这个革命烈士的陈家,刚一出生便成了烈士后代。
(陈志兴近照)
在陈志兴的记忆中,他小时候吃过野菜,咽过麦麸皮,上山采摘野果充饥也是常事。“穷苦”二字伴随着幼小了陈志兴一起成长,也成了他自小便扎在他心中的一根刺,这种痛深入骨髓,让他对人生、对生活有切肤之痛,但更让他锤炼不屈不挠的进取心和乐于奉献大爱情怀。
“上天的不公,从我出生就没有见过父亲,也不知父爱何样,让我只能遐想严父容貌,但从小母亲告诉我,父亲是为了抢救工友而殉职的,父亲的大爱和责任感,也是我人生成长的动力,也是成长与发展过程的精神支柱。”谈起这些往事,陈志兴含泪而诉说:“虽然过往的人生道路是那么的艰苦,但作为烈士的后代,我要永远继承父亲不怕牺牲、永远为他人着想的烈士精神,承担起我应负的社会责任,追求幸福的生活”。
顽强不息 茁壮成长
陈志兴从小聪颖过人,特殊的身世背景,以及命运多舛的童年,在学习方面更加的努力与勤奋,高中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南师范大学,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学就读期间的1990年,他与当代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李跃老师,廖晨星老师在湖南师范大学创办湖南岳麓文学社,并担任社长职务,出版《潇湘雨》文学刊物。
他以诗为时空通道,以心灵的感触与远在天国的父亲对话,遥寄哀思;以诗为桨,摆渡自己的情怀和理想,眺望远方,发表了大量引人共鸣,感人肺腑的诗作,成为名噪一时的校园诗人。
1992年9月大学毕业后,走出大学校门,并在被分配到湖南新邵某农村中学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在偏僻的穷乡山村,能跳出农门,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当地很多人羡的职业,但三尺讲台虽然是一份光荣的事业,但在省城大学毕业的他,他的内心更是越过重重大山,时时极目云天,他怀想着峰峦外的精彩,更想着要为家乡的改变而去做出一番不一样的事业。
1993年,经过了一年多教学工作之后,他毅然决定换一种活法:全身而退,投笔下海。陈志兴告诉笔者:“我一是不甘心这种按部就班,一眼望到底的工作;二是穷怕了。穷则思变,我必须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给人生留下遗憾,要为家乡能够做更多的事情。教书育人是报国,兴办实业也是报国。人各有志,不泯灭个性,不压抑情怀,让每一个鲜活的个体都能自由践行自己的理想,让每一个小人物都能充分释放自己的才智,才是一个健康社会应有的体现。”
衣袖挥一挥,掸落粉笔的尘,作别三尺讲台;招一招手,面向商海,轻道一声:再见了!陈志兴拿着简单行李,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艰苦创业 承担责任
1993年春,陈志兴在深情回望了几眼故乡那几间残破的老屋之后,南下的列车一路直奔深圳。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特区,这里天高海阔,喧闹的都市,到处充满着无限商机。行走在深圳这片天空上,呼吸城市的空气,高亢兴奋,眼盯着不一样的景象,择业首选当属深圳在脑海中定格。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陈志兴在一家塑料包装工厂找到了一份差事:跑销售。自此,特区茫茫人海中,又多了一个来自三湘农村教师的身影,现在的身份-销售员。
销售=消瘦,这是一份极具挑战的职业,强大的体力透支,高度的脑力消耗,更考验着这名乡村教师艰难转身的毅力。
销售工作就是要忍受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特别不招人待见”的现实待遇。如果没有一种不计后果的韧劲,没有几把刷子的本事,常人难遇而有幸的运气,四两拨千斤的工作技巧,作为当时难得上过大学,执过教鞭,并还曾是文学社社长的陈志兴来讲,吾不能何人能?陈志兴为自己打气,为自己壮胆,为自己提振信心。三个月的时光悄然而逝,陈志兴用玩命的劲头和灵活的销售思维,这在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便创造了当时的销售奇迹。其他同行每月只能完成一万元销售额,他做到了十一万元。他也迎来了当时不可想像的一万五千元的提成收入。
“在那个年代,能拿到那么高的收入已经是很厉害了。”陈志兴告诉笔者。“试水”成功的陈志兴,此时更已不甘于打工做销售了,灵光一闪,他再一次做出抉择:辞职创业,自立门户,干个体户。
陈志兴说:“我这三个月把这个行业摸清了,高利润太诱人了。当时三毛钱的货可以卖到一块一角钱,如果借鸡下蛋,一定能赚得盆满钵满。”。
从商者必须具有街头生存智慧,一个人想要创业,先要学会打工。经过几个月的市场环境磨练,的陈志兴决定从深圳移师东莞。
一到东莞就迅速租下门面房,干起了个体户。并且仍旧做塑料包装的生意。他东家买,西家卖,生意从东南沿海做到了全国各地,从中赚取差价。用了四年时间,获得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1998年他正式开工厂的创业之路。在这一年,他更把户口迁到了东莞,置业购房,还买了一辆46万元的丰田骄车。人生第一次华丽转身,企业也风生水起。工厂开起来以后,他与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合作,为富士康提供配套生产塑料包装,企业发展也蒸蒸日上。
经过他自己顽强拼搏的创业之路,由一名打工仔到个体户,继而成为企业老板,与各路商界精英把酒言欢。
2003年以后,陈志兴持续投资,先后在昆山、香港、苏州、合肥等地,以独资和入股的方式先后成立了五家公司,业务由单一的塑料包装,发展到进出口贸易、化工、印刷、自动化非标设备、电器配件、工业机器人、机械手、注塑机周边设备等多元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一家集团化企业的架构已开始建立,一个在更多领域参与竞争的“搅局者”正蓄势待发。25年的创业清单:
1994年在东莞市创办东莞清溪中意包装材料营业部,担任企业法人与经理;
2000年创办东莞市东城中意包装材料厂,担任企业法人与厂长;
2003年3月创办苏州中意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
2004年创办香港中意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
2004年创办东莞也斯欧克包装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2009年转让;
2007年6月创办苏州中东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
2015年7月创办合肥湘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
2019年与朋友一起创办合肥杰思汽车零部件销售有限公司,合肥杰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董事长职务。
人生的目标来自于每一次的正确抉择,创业之路虽然艰辛,追求的梦想与责任,推动着追梦人不断升华。
热爱文学 儒商志兴
作为实业创业者的陈志兴,在事业节节攀升的同时。书生意气,长袖善舞。做为一介教书出身的人,陈志兴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在经营企业的同时,他时刻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为了不断提升自己,追求卓越。
2005年6月结业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CEO总裁高级研修班。2011至2013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攻读在职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2014年至2016年于上海德瑞姆心理学院攻读心理咨询专业并于2015年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5年他又加入香港亚洲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班学习;2017年再次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进修应用心理学专业,同时还在东北财经大学进修工商管理。201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期间年,江苏省江南时报以《湘商陈志兴,情怀党恩成事业》为题,对他进行报道。
陈志兴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更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散文作家。自1990年他与当代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李跃老师、廖晨星老师在湖南师范大学创办湖南岳麓文学社,并担任社长职务,出版《潇湘雨》文学刊物开始到2018年,陈志兴受聘于当代人物网、《当代人物》杂志,担任安徽省运营中心常务运营总监与副主编;其散文、诗歌、诗词作品发表于新浪网、网易、搜狐、今日头条、凤凰网、当代人物网、《天涯诗刊》《陇中文苑》《皖江诗苑》《大连文学》《天天快报》《人民作家在线》等新闻媒体、网站及各种诗刊等文学刊物上。2020年受聘于政商参考网,《政商参考》内参担任高级调研员。
并且他还利用自己的专长和业余时间从事心理咨询公益事业;服务于社区,学校,孤儿院,老人福利院等。
谈及对文学的热爱,陈志兴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而文化知识就是‘器’,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未来,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只有成为学习型企业家,人生才能升华,格局才能放大,企业才能够行稳致远,基业长青!”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陈志兴正以理性的思考,笃定的脚步,从容迈向事业的高峰!(文/秦俊彬)
责任编辑: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