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就注定失败。对于成功坚持必不可缺少。
--作者题记
2022年5月,我荣幸的成为世界汉语作家协会会员,我接到入选通知感到喜出望外。在欣喜的同时,使我陷入深思,又深感光荣和责任重大。回忆我的作家之路,充满了酸甜苦辣和艰难崎岖……
我是记者型作家
我是新闻记者出身,是个记者型作家。1972年10月,我从农村进入乡镇工作,担任公社广播员。乡里有什么新的消息,写成广播稿送到广播站播出。每当从广播里听到我写的稿件,我就非常激动,好像全县的人民都认识了我一样,当时乡里的书记也不断地表扬我。尽管没有稿费,但心中充满着欢乐。
1975年3月,我到邯邢基地冶金矿山建设指挥部地质队当了工人。因为我的履历中有乡广播员的履历,很快被队里的支部书记发现了,我当上了分队的支部干事,主要负责队里文书、后勤、劳资员等工作。
1980年4月,我所在的单位创刊了《华北矿建报》,我荣幸地成为该报的首批通讯员。自己就像个小学生,白天深人机台采访,晚上就整理素材想题目写稿子,然后用稿纸抄得工工整整的,贴上邮票寄出去,像小孩子盼过年一样盼着稿子早日被采用。有时,我常常为写一篇稿子不知如何下笔而愁肠百转,为一篇稿子的题目苦思冥想。每当稿子见了报,我就拿着报纸和稿子仔细对照、比较,看看编辑是怎么改的,为什么这么改,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
我对《华北矿建报》心存感激,当时报社的宣传部副部长兼《华北矿建报》总编辑是吉林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高才生洪景森先生。他是从《中国冶金报》下放到企业的。我的稿子经过他的编辑总能高人一等,好像我的写稿水平也提高了一个档次。以后,单位有了新鲜事儿,我都与他探讨,这使我进步很快。我从洪景森那里学到了新闻写作的真本事。1984年9月,《人民日报》首次在全国举办通讯员新闻写作培训班,邀请著名的记者、编辑把自己多年的体会写成讲义,让通讯员学习,并且要定期交作业。我有幸被宣传部领导选中,参加了这期培训班。经过认真学习,我学到了新闻基本常识和写作技巧、方法及要领。在《华北矿建报》当记者建立了特殊的感情。这是我的新闻之路迈向新起点的基石。
1985年7月,我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被吉林职业师范学院录取。在那里,我广猎中外文学、古今历史、中国文学史、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在学海中徜徉,在时空中穿越,就像海绵浸在了水中,极大丰富我的阅历,积淀了写作的底蕴。
1987年7月,我从吉林职业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调入华北矿建宣传部当了《华北矿建报》的记者。并负责公司对外宣传报道。
1987年5月,由于洪景森调回《中国冶金报》工作,单位党委推荐我担任了《中国冶金报》兼职记者。《中国冶金报》是1956年创刊,由开国总理周恩来题写报头的一张冶金行业权威大报,《中国冶金报》聚集了一大批有专业知识和采访经验的团队,有幸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这个集体里的记者遍布全国各大钢铁企业,有老的新闻工作者,有经验丰富的编辑记者,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的多面手,是捕捉新闻和“活鱼”的快手,是我学习新闻的参照系和榜样。正是这些年龄大小不等的老师们的悉心帮助,使我的新闻道路越走越宽。在这段时间里,在记者和编辑的帮助下,我写的新闻作品先后在地方以及行业媒体报道,引起了很大反响。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1990年3月,我参加了邯郸市高级新闻研修班的学习,有幸得到了新闻界名记者戴煌、艾丰、田流等名家记者的面授,收获颇丰,更加增强了新闻写作的信心和勇气。当时,我学着老师们的写作经验,尝试各种新闻体裁,并且渐渐地熟练运用。我加班加点地赶写稿子,来宣传企业。每月都有重头稿在报上刊出,每年都有消息、通讯、言论稿件获奖,每年在省市以及地方媒体发表公司稿件百篇以上。由此,我所在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市场的认可。
在多年时间里,我与各式各样的人——包括政府官员、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工作者、农民、军人、学生、专家、外国人等面对面的采访,超过了几百人。形成了和谐社交朋友圈和广泛的人脉关系。
新闻职业的长期训练与特殊经历,使我历练成为《中国冶金报》能抓题材、作品出手快、不知疲倦的一位记者,每年都超额完成报社下达的指标,多次被评为先进记者。先后被晋升为记者,主任记者职务。我在发表新闻作品的同时,也写作了多篇报告文学作品和散文作品。长期新闻素质的训练和实践,使我具有了对社会的关注度、敏感度,由记者的专业、对题材的敏感、行动迅速的职业习惯等使我逐渐进入文学创作领域,这些独特的经历,为我成为一名作家提供了广阔人文情怀和丰厚生活积淀。当记者的独特经历成就了我的作家之路。
1999年,我与亦师亦友谢吉恒合著报告文学作品集28万字《辉煌二十年》出版发行,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多年来,我撰写的报告文学、散文、通讯、调查报告……等类文章百余篇,多篇作品收入获的金奖或一等奖,汇编在《中华大地之光获奖作品选》或《中华大地》期刊发表,全国发行,影响深广。我多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国家会议中心参会,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出席颁奖仪式。
我还荣幸地成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冶金作家协会会员。2016年被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新闻文化工作者”。
向作家之路攀登
当我想到我采访过一些企业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个人时,包括收入书中的马万水及其英雄群体,都充满着激情,可以说每次采访都是百感交集的旅程。我在向作家之路攀登,坚持做到三要:
即,一要用心写作,先要感动自己。我在1997年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一面永不退色的红旗——马万水精神培育的英雄群体》,作品近3万字,被收入由冶金工业出版社编著的《永恒的丰碑》一书,书中记述的老英雄孟泰、矿山建设英雄马万水、治渣英雄李双良、焊接专家曾乐以及在60-70年代艰苦岁月里参加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和镜铁山矿山开发的英雄们。透过不同时代的英雄们的英雄业绩,人们看到的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冶金工业的艰苦创业史。这册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琪写序的书,被列为全国冶金行业弘扬六种精神的学习教材,在冶金行业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面永不退色的红旗——马万水精神培育的英雄群体》,以报告文学的手法,横跨时空60多年,从1949年马万水小组成立写到1997年。再现了这个英雄群体继承马万水精神艰苦创业的历程,虽然只有近3万字,我却采访了30多位人物,积累了10万字的采访资料。在创作中,我对于这个英雄群体的事迹精挑细选,将一个个精彩的画面呈现出来。时任该书主编赵国珩说:“马万水英雄群体的作品生动感人,催人泪下,较好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
二要与“主人公”,进行心灵沟通。文学采访不等同于新闻采访。在这一方面,我深受老文友谢吉恒的影响。我和老谢有缘,我当记者时,第一次合作采访是1987年在山西化肥厂水泥部工程,整个采访过程是谢老主导的,从工程总指挥、工程师、项目经理到工人,他侃侃而谈,与对方总有说不完话题,我羡慕极了。采访之后他写成了一篇报道,发表在《中国冶金报》上。这是我当记者后的第一次合作,事后谢老对我说:“一个记者要善于走进人的心里,从中捕捉美好的瞬间,才能写出感人的东西”,这番话使我受益匪浅。在采访写作过程中,我成功运用这个采访技巧,采访了多名企业家,我成功写出了多篇报告文学作品,把企业家的所思所想写入文章中,增加了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节描写,立体展现了人物的性格。此后,我和谢老开始了合作,合著了多部著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1999年,我俩首次合著了《辉煌20年——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成就报告》,作品出版后受到企业读者的普遍欢迎。2013-2014年,我俩再次合作完成了《燕赵儿女走进人民大会堂》(上、下)共计60多万字的报告文学集。在这两部作品中,将40多位劳动模范、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和20多家企业的典型经验跃然纸上,谱写一篇篇报告文学,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生动记载了企业家的奋斗足迹,折射出一个钢铁大省的崛起之路。为钢铁企业和企业家为改革开放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三要责任担当,是不竭原动力。2002年9月26日,我的家庭遭遇到很大不幸。这天上午9点,我正在单位工作,突然接到邻居电话,说我爱人头痛得厉害。我急忙赶过去,见到爱人浑身是汗。连忙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说是脑出血,需要马上转到市医院。在送往医院的路上,爱人就昏迷了。经过手术,生命保住了,但是她却成了植物人。当时,如同晴天霹雳。而且,我的两个女儿,一个在廊坊师范学院读书,一个在上高一。经济和精神的巨大压力,使我陷人困境,我几乎绝望了。
就在这时,我向《中国冶金报》河北记者站站长谢吉恒同志汇报了我的情况。老谢马上向中国冶金报社领导进行了汇报。报社为我下发了捐款通知,一周后,老谢带着报社编辑和记者们的关怀,为我带来了9680元的捐款。接过捐款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好工作,报答《中国冶金报》社同仁的关怀。谁知妻子的植物人生活竟然过了4年零4个月。在这1580多天里,白天我上班工作,晚上为植物人的妻子守夜、鼻饲、吸痰、翻身、搓背、大小便。每隔1个小时,就要为妻子抽一次痰,每隔2个小时喂一次蜂蜜水。早晨喂完小米汤和米粉后才交给保姆接班。日复一日的重压生活,我从没有想到过放弃写作。这期间,我带着感情写作,仍然年年完成中国冶金报社下达的稿件上报指标和任务,并多次受到报社的通报表扬。有的同事说:“你一个人要供2个大学生,还要伺候植物人妻子,太难了。”有的说:“像你这样的情况,工作可以少干点。”我说:“我一到工作岗位上,家里的事就全忘了。”
我在单位仍然负责对外宣传工作,并负责企业报编辑,有干不完的事,写不完的稿,我一刻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每当看到人民网、国资委等网站以及国家新闻主流发表了我写的稿子时,就有说不出的自豪和骄傲。
记者的“记录”一旦和“文学”组合,就可能是一名优秀报告文学作家的必备条件。我觉得从新闻出发抵达文学,犹如书法家写楷书转写草书换一种用笔方法而已。有了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成为一名作家也就水到渠成了。只要遵循写作规律,又肯下苦功,就一定能够成为作家,这些年我的辛勤耕耘就证明了这一点。最近完成的一部《永不退缩——马万水英雄群体》,就是因为我平时积累了大量的采访资料,从酝酿到采访再到动笔,全书40多万字,我仅用了4个月就完成了。
中华文化传播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代会上强调,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文学必须在场,不辱使命,不负担当。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世界汉语作家协会承担着同世界各国文学家、艺术家开展交流的重任。新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作为一名世界汉语作协的作家,要承担起宣传中国文化的责任。外国很多人了解中国大都是从文化艺术作品中了解的。作家的责任感就是热爱祖国和家乡,真实艺术地再现生活。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人在实现中国梦时的精神面貌。
作为一名世界汉语作协的作家,要力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和创造者,要用勤奋、严谨、精细和高水准的创作态度从事创作,需要作家将自己的作品与传统文化、时代相结合,用经典之笔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勇于创新创造,把创作生产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中心环节,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努力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当前我们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网络信息化在带来了各种生活便捷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各种思想上的困扰,而写作者如何勇敢地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又能葆有长久的热情和激情,具备去伪存真的能力,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命题。我会认真对照自己的写作,一边反省一边突破,守住自己的精气神,写出与个人气质匹配,同时也与时代气质匹配的作品。
作为一名四十余年以写作为文的花甲之人,有幸成为世界汉语作协会员,这是我人生之缘之幸,使我倍受激励和鼓舞。让我热血喷涌,激情澎湃,有了无穷的动力,充分感悟到了自己所肩负的文学使命和责任。我想,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生活的沃土之中,坚持追逐心中的文学梦想,不断开拓进取,悉心创作,才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写作是一件极其艰难而寂寞的事业。加入世界作协对于一个用尽深情与理想的写作者,我知道自己的卑微与渺小,也知道自己的差距。但我还是很愿意在世界汉语作协里成为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的作家。(作者:侯宪台系世界汉语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