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参考网客户端
政商参考网客户端
工作人员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时评
关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变革和农业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
时间:2022-04-22来源:政商参考 阅读:10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1978年中国率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道路,在农业科技、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现代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存在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明确农业发展的目标,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但我国目前农业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城镇化建设、工业化园区建设的大量用地,导致我国的耕地也持续减少。耕地不断减少这给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2)现有耕地质量退化。耕地质量退化是影响粮食产出率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有机质的耕地缺少,过度使用化肥,导致耕种土地质量变差。此外,工业化快速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灌溉水污染、酸雨等对粮食产量增长构成了相当的威胁。


      (3)规模化农业经营困难。因为农村劳动力已经走向城市,靠地已经满足不了农村家庭的生存发展,农业生产不能很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格局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近十几年以来,因为农业生产对农民失去了生产动力,外出务工人员持续增长,从而也导致农村无人耕种;耕地也逐渐的荒废,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另外,真正懂得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的农业人才紧缺,很难实现规模性农业经营管理,直接影响农产品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新型农民培育机制有待完善。各级政府在新型农民、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方面也制定各项政策,但是,效果不是太明显,流于形式的人才培养机制没有真正发挥到很好的效果,更没有给农业生产带来突破性的效能,有良好的人才培养计划,如果没有很好的农业政策支撑,离新型农民的规模化的距离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随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农业和农业经济与非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农业的比较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开始大幅度滑坡,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下降。因此,解决农业发展的瓶颈、寻找新的农业增长点、实现三个方面突破是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一、打造规模化农业集群,建立现代特色农业经营模式

      现行的农业经营体制是建立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经营基础之上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这种农业生产的小规模分户经营模式在改革初期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这种小规模的农业经营体制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建立适合新时代信息化、机械化、集约化、特色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建立特色专业化的农业分工模式,实现农业经营生产方式规模化

      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是现今农村农业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家庭独自承担生产经营的形式已经不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发展的变革需要政策性调整,只有建立特色专业化的农业分工经营模式,只有规范、有效的农业组织形式和农业合作体系的形成和建立,对加速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快建立农民自己的农业组织形式和农业合作体系,是中国农业未来的最终选择。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农业发展不仅需要人们观念的改变,而且更需要体制的创新和政策的保证。因此,它的形成、产生和发展也许还需要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但无论怎样,它终将成为中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三、打造全产业链互利模式,实现农业经营创新变革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农业产业方面,我国原本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还未做强,这一点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很大。未来农业的发展需要市场引领,要从全国视野来看、从全球视角考虑。农业要放在大农业的范围来考虑,即从农林牧副渔的角度来看,农业生产是一个整体,是相辅相成的。我国自然环境种类多样,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应该更多地考虑不同地区的农业怎样发展。这对提高我国农业潜力、增加农民收入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未来农业将跨领域深度联合。未来的农业和工业很可能是融合在一起的。合成生物学把植物中的基因转移到微生物中去,用来生产某些特定的物质。这有可能完全改变当前某些农作物的生产方式。农业将与很多方面有越来越多的联合,包括食品加工、医药等。

      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利益联结模式,推动农牧民、合作社和村集体以土地、资源、资产入股龙头企业,保底收益加股份分红、利润返还,促进农牧民增收。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快农业产品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前谋划推进标准化制定、商标注册和品牌建设等工作,围绕农副产品开发新产品,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早日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的目标。

       作为农业带头人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更是在这个产业链上的重要力量,他们被形象的称呼为“乡村CEO”,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并代表这些组织单位等对已经规模化的土地进行精细化经营和管理,并分享最终利润,成为现代特色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职业化的必经之路,但现实当中,这些在农村的经济组织,还缺少一支扎根农村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也是政府、职业院校、农业企业所面对的现实,乡村振兴急需培养这样一支素质全面、有丰富农业组织经营经验的农村职业经理人队伍。

      四、建立家校及政府中高职立体化职业教育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现代人才培养与就业新格局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与我国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并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必须大力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两个“优先发展”的前提下,又进一步提出两个“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两个“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以此实现两个“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现代化),进而提出“让人民吃得放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农业农村和教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呈现出了两条高度相似的轨迹,看似两条“平行线”,然而汇聚到农业职业教育领域,却形成了强大的交汇力和驱动力,具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优先发展”意味着形势严峻,说明农业农村和教育都是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各行业工作的焦点,而面向农村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同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兴农业产业是农业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国家战略”意味着地位重要,彰显了国家对发展好农业农村和教育的坚定信心。没有农业的坚实保障,就无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国家的稳定就无以为继;没有教育的强力支撑,就无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深度融合”意味着措施具体,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基本方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立足农村,引入二、三产业的优势,带动农业同步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以服务产业发展为重点,调整办学定位,创新办学模式。在农业职业教育这方面,中高职院学在下面几个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

      一是中高职院校还未挣脱学科教育的桎梏,课程价值取向仍然以学科知识为主导,将学科知识作为评价的客观工具,体现出课程的静态性、客观性、绝对性。

      二是乡村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等脱离乡村发展实际,教学改革步伐无法跟上当代乡村的快速发展。这些窘境致使学生的实践体系不健全,部分技能培训流于形式,学生毕业后未达到培养预期,不能立即投入乡村工作。

      三是综合能力培养不足,高质量乡村人才肩负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乡村理念转变提升、乡村劳动力培养使用等重任,担当这些事情需要具备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经营能力等综合能力,但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投入大、周期长,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难度。

      党的十九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然而,整个社会环境,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内容,对如何培养,对就读涉农专业的认识,仍然存在许多困惑和误区。特别是大部份的农村父母,因为学而优则仕、跳出家门光宗耀祖的这些封建传统观念的存在,向下一代灌输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的这种观念,导致现在年轻一代更不想扎根农村,不想在土地上来深耕、创业。为此,我们各级政府部门要在农村开展针对农民朋友进行现代思想和政治教育,转变观念,为引导新时代职业农民进行思政教育普及。


      政府在农业职业教育方面必须主动作为,通过宣讲国家政策、培育农业示范区、宣传农业致富带头人、奖励乡村振兴规划人才,从而营造“学农有出息、事农好创业”的氛围,增强吸引力。

      政府要在乡镇、村级设立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事业编制或聘用制),根据每个区域的需求不同,要设置农业技术人员、农机维护技术人员进入农业企业、农场、合作社、家庭进行技术指导、农业政策宣讲、农村供给与维护等服务,这样能给农业专业毕业的学生无就业后顾之忧,让新时代的青少年有追求的目标,也更愿意扎根农村就业、创业。

      政府要在农村务农人口方面开展退休补贴政策,给务农人员在养老方面有保障希望,可以在一些农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条件成熟后向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农民退休保障机制。要实现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为,政府、学校、企业、家庭都要从服务向引领转变。现在农村土地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农业经济、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土地荒芜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劳动力都以务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特别是老一辈的农民朋友更愿意支持年轻一代离开土地从事非农工作,年轻一代因为务工后有社保作为退休后可以领到养老保险金而坚持在外务工,不愿意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种养。导致从事农业产业的人力资源相对薄弱。现在农民对于农业安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市场为农业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给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一系列因素决定了农业职业教育不能把自己定位成盲目跟从的“服务员”,而应尽快地让自己成为产业发展的“领跑者”。

      新时代现代特色农业的变革和农业职业教育对于乡村振兴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新的责任担当,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新时代的思维格局。改变现代特色农业经营模式、办好新时代㹓农业职业教育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三农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已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使命和担当,新时代的农民、农家子弟更应该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要深刻领会国家对三农政策的支持,在农村这块广阔天地里扎根,有作所为,为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湖南中智企业创新管理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秦俊彬)

责任编辑:李文

 

Copyright © 2023 政商参考网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飞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