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线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分布状况与特征
目前,我国总部经济主要集中于一线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北京共有7家经国家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89家外资研发中心。北京的投资性公司达140家,占全国的60%以上,高居全国首位。据2006年12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透露,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位居首位。
然而,国内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外,重庆、南京、武汉、成都、济南、沈阳、青岛等城市都提出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许多城市的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实践日趋活跃,如重庆解放碑CBD、南京市鼓楼区、青岛市市南区等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部经济发展之路。
二、二线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几种思路
在总部经济发展中,二线城市要明确思路,进行二线城市自身的优劣势分析,制定扬长避短的发展战略,确定准确的发展定位,才能科学发展总部经济。目前,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为代表的全国性中心城市,已经形成不可比拟的优势和资源。二线城市应结合自身产业、区位、资源等优势、科学布局,明确发展着力点、侧重点,走出一条有二线城市特色的新路。如以杭州、成都、青岛、武汉、大连、西安等为代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就要把侧重点放在发展部分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国内大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省级大企业集团总部等,像宁波、济南、厦门、郑州等省级中心城市可以以国内大企业地区总部、省市知名企业总部及某些优势产业国内大型企业总部等为发展总部经济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这样发展总部经济将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且能够逐步形成总部经济发展整体上百花齐放、多层次立体化布点的发展格局,对于总部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大有裨益。
目前,各二线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不多,他们结合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西安借助自己的科研优势、青岛借助对外开放度优势、济南借助山东半岛的制造业优势、郑州借助自身的区位势等发展总部经济等。
(一)科研占优势的西安模式。据《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西安的研发能力、人才资源和研发投入分别排名第四、第六和第三位。西安作为西部一个主要的中心城市,其优势是科技、研发以及科技园优良条件等。西安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路是围绕“打造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实施国际化、市场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中国科技创新中心、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西安市的主要做法一是吸引大批周边地区和国际大企业集团入驻,二是将国际大企业集团或国内大企业具有总部功能的研发、商务、客户服务与支持等环节迁入西安。加上西安具备在以西安为中心的中国北方中西部地区为发展腹地的总部经济发展条件,其发展速度不断提升。
(二)开放程度占优势的青岛模式。据《中国总部经济报告》对全国35个城市总部经济能力统计,青岛在开放程度上在全国排第四,在政府服务上排全国第七,青岛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较强,但在专业服务、商务设施等方面处于竞争劣势。结合这些优势,青岛市制定了发展总部经济的规划,重点培育六大总部经济区域。分别为:以香港中路周边区为主,沿福州路、南京路、山东路向北延伸,以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主,培育形成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积聚地;在香港中路形成内外资金融业积聚区;在山东路以东、福州路以西、延吉路以北、辽阳路以南的2.5平方公里区域内,规划建设多功能的国际商务中心;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重点发展会展、旅游、观光休闲、文化等企业总部;在海尔路周边培育区域性商务中心和国内外大企业技术研发总部积聚地;在开发区打造西海岸商务楼积聚区。
(三)区位占优势的郑州模式。作为一个内陆交通枢纽城市,郑州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首先在于区位优势,第二是城市资源优势。郑州在总部经济发展中重点把郑东新区CBD作为引领全市和整个中原地区的最大最集中的、具有国内和国际意义的大集团总部集聚区,整体包装推出,同时在市区部分地段打造成多个次级总部或行业总部集群。郑州是中原城市群战略的中心城市,腹地开阔,可以辐射周边多个城市和省份,也是中部崛起的一个重要发展极,因此,郑州建立金融中心与中原崛起相互促进、与中部崛起战略也是相辅相成、不谋而合。
(四)制造业占优势的济南模式。济南的优势是制造业发达。济南不同历史时期发展起来的大企业、大集团尤其是制造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实力和竞争优势,济南发展总部经济的模式主要是激活存量资源,本土企业向外扩张,外地企业迁入等。从整体上看,济南目前在总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以重型汽车、机床等制造业和IT产业为重点的独特的发展总部经济的态势。
先进地市发展总部经济经验集锦
上海市普陀区:
(一)主要经验做法
1、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商务密集区建设推动总部经济发展。一是以组团式办公楼、高星级宾馆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物流商务密集区建设;二是注重培育现代物流业、设计创意产业、旅游休闲娱乐业、房地产服务业、金融中介服务和科学研究及综合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三是编制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纲要,建立招商引资和跟踪服务体系,制定鼓励扶持措施,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2、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规划建设办公楼,吸引展示、研发中心,在不改变土地功能用地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容积率,让入园企业建设展示中心、研发中心等。
3、规划建设生态商务区吸引企业总部。该区建设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的中高档商务办公楼群组成的生态商务港,吸引大批的境内外知名企业来这里设立总部、分公司、营销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等。
4、该区以总部企业当年纳税区级留存部分为参照标准,实行“533”财政扶持政策(按第一年50%,第二年30%,第三年30%的比例支持企业发展)。对有特殊贡献的总部企业,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更优惠的财政扶持政策。
(二)具体优惠政策
1、对经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认定的国家级、省市级大企业(集团)将管理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机构在内的总部或者地区总部注册在本区的;在本区自有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的;在本区注册资本达1亿元(含追加投资后至1亿元)以上的;在本区注册、连续两年年销售额达5亿元以上的,从符合上述条件的次月起,以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属区级实得部分为标准,前两年按一定比例给予财政扶持;两年后,以企业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属区级实得部分最近两年的平均数为基数,将其增长部分按一定比例给予财政扶持。
2、对开发建设总部经济综合发展区项目的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减免产业发展和项目开发建设中应缴纳的有关费用;同时,对总部经济区内产生的增量税收区级留存部分,区财政统筹安排用于总部经济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建设。
3、对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获得建设用地,投资建设高星级宾馆或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商务办公楼的总部类公司,经区有关职能部门综合评定并经区政府批准,给予土地出让金市返还区实得部分的30%的财政扶持。
4、实行手续代办(协办)工作制度。对新入的总部经济机构或企业,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及相关手续办理中,凡属于市级部门办理的手续,由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免费全权协办;凡属区级办理的手续,由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限定工作日全程代理服务,并免收行政办理费用,此项行政费用由区政府财政承担并转移支付各行政部门。
5、设立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区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发展总部经济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和用于鼓励发展总部经济企业项目贷款的贴息。
6、办公用房区政府补贴支持。对新入驻的总部经济机构或企业,经区政府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确认后,对自建办公自用房、购买办公自用房或租用办公自用房的企业,根据企业缴纳年度区本级税收的数量,连续三年内给予不同比例的补贴。
7、帮助总部经济机构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解决安家和子女就学问题。对总部经济机构或企业副总经理以上管理人员,该区连续三年内给予安家补贴,其子女可以任意选择区属中小学就读。
8、调动乡镇、街道和中介人引进总部经济机构或企业的积极性。凡由乡镇、街道引进的区外知名企业到区内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项目建成投产后,按其对区财政的贡献额,在现行区街财政分成体制的基础上,提高20%比例返还给街道。对引进当年实现区本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总部机构或企业的中介人一次性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深圳市福田区:
(一)实施区域改造。该区致力于打造以总部经济为龙头,商贸服务业、现代高科技和现代文化产业为支柱的“1+3”产业体系,把总部经济延伸到所有产业集群和辖区多个片区,使整个福田区成为总部经济的聚集区。此外,该区还成立“1+3”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福田区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研究和协调发展总部经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设立“1+3”发展资金,用于对总部企业的扶持。
(二)提供优质服务。该区将入驻的总部型企业全部纳入大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范围,区领导分工挂点,定期走访,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区各职能部门按照市有关规定为企业提供最为便利的服务。同时,该区发挥辖区金融机构众多的优势,为总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银企双方通过市场方式和互惠原则进行金融创新和合作,为总部企业发展营造良好融资环境。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政企、企业联谊活动和区域合作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共同研究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三)加大资金扶持。该区自从2008年开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奖励:一是“贡献奖励”,经认定的总部企业,按照企业税收地方分成部分相对前一年度的增量,予以连续5年30%的奖励;二是“增资奖励”,现有总部企业增资2亿元以上的,其纳税地方分成部分增量,一次性奖励50%;三是“设立奖励”,对于新设立的综合型总部企业,在认定当年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于新设立的职能型总部企业,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
(四)保障总部经济用地。该区将总部企业用地优先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在每年的新供用地中,提供一定比例的用地通过“招拍挂”等公开方式出让,满足经认定的总部企业用地需求。同时引导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改造成为综合工贸园,鼓励商贸流通企业、生产环节外迁的企业将管理、物流、销售总部迁入综合工贸园。
(五)融合总部经济与文化产业。福田区把文化产业列入支柱产业,重点打造3大文化产业圈,即打造中心区文化产业圈,建立以会展服务业、传媒总部为核心,创意设计、旅游业、酒店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体系;打造文化产业圈,形成以现代印刷、动漫业为核心,文化产品物流业、设计业作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体系;打造文化工业圈,以新型IT文化总部为核心,重点发展数码娱乐和广告业。
台州市温岭市创新“六个渠道”发展总部经济:
(一)创新全程“绿色服务”渠道。该市由提供土地、资金等常规性资源向提供人才、信息等战略性资源转变,为总部企业提供企业入园、科技服务、金融支持、人事人才、中介服务、物业保障等内容的优质服务。设立现场服务中心,开通“绿色服务”信道,开辟总部企业入园和支持保障两个“直通车”,实行集中办公和并联审批,全程陪同、全程代理服务。
(二)创新融资支持渠道。设立“总部企业孵化基金”,用于吸引总部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开发重点产品。对在融资方面有需求的高成长型企业,推荐给银行、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机构,为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市财政给予贷款贴息、科技孵化资金扶持。
(三)创新人才资源支持渠道。组建“总部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总部经济的管理咨询服务。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教人才优势,围绕总部经济产业链条集聚和培养人才,鼓励培训机构、高校、企业集团、非政府组织组织产业人才培训项目或合作培训项目。
(四)创新科技项目支持渠道。派专人负责指导企业做好有关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支持在辖区内注册的总部企业申请并获得知识产权授权,对税收解缴关系在辖区的总部企业获得授权的知识产权项目,根据企业税收贡献,优先安排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资金进行扶持。
(五)创新信息资源共享渠道。加大信息平台建设力度,建立发展总部经济资源数据库,包括总部企业目录、专家团队目录、人才开发目录和总部经济项目库。利用政务网,开辟总部经济专栏,开放政府的非保密信息,加强与总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的信息往来,实现总部经济信息共享,促进交流和合作。
(六)创新服务资源协调渠道。不断健全总部经济的市场服务体系,鼓励引导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为总部经济服务,充分发挥其自律、协调和服务职能,为总部企业提供规范、优质的市场化服务。企业引进发展需要的留学人员、外省市县科技和管理人才,可以办理《工作居住证》或者常住户口;企业可为所引进的人才申请人才奖励资金。对因商务需要出入境、需要在辖区长期居留的地区总部外籍人员、有关临时来本县的外籍人员等,提供出境便利。充分利用辖区的教育、住宅、旅游休闲等服务资源,建立总部企业服务沟通协调渠道,为高管及技术骨干员工子女入学、购买住房等提供便捷、优惠的服务。
南京市鼓楼区:
(一)以城市改造为契机,高标准地规划和建设总部经济载体。在老城改造中,该区一方面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同时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导房地产业由住宅开发转向商务楼宇等商业地产开发,鼓励旧写字楼升级改造,鼓励高档写字楼集中化、园区化。同时,该区鼓励具备条件的旧工业小区、旧厂区、旧仓库升级改造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或创意产业基地;鼓励生产环节外迁工业企业将管理、物流、销售总部迁入总部基地或综合科工贸园区;鼓励工业楼宇通过改造、整饰转为高级写字楼,积极为总部经济打造良好的“栖身地”。
(二)放眼长远,突出重点,加大对总部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引进总部企业的过程中,该区提出要放眼长远,切忌急功近利。如世界500强企业博世和西门子家电集团联合投资成立的江苏博西家用电器销售有限公司落户在鼓楼,但税收并没有交到鼓楼区,该区仍然积极为其解决交通、周边环境改造等问题,以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驻区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示范效应,增强总部经济的集聚性和辐射性。通过积极努力,博西电器项目总部最终落户该区,并引得美国家电巨头百思买(Bestbuy)成功并购五星电器后也将总部落户该区。
广州市越秀区:
该区每年对辖区的总部企业进行认定,对获得认定的重点总部企业由区政府颁发证书和“越秀区重点总部企业服务卡”,并将名单向区有关单位通报,向社会公布,符合条件的企业自动续期。持卡企业在有效期内(有效期一年)可享受本区提供的“绿色信道”服务。具体认定工作由区经贸局负责,区统计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工商分局、区地税局和区国税局协助。同时,预约工商、税务、消防、卫生等审批部门上门为引进的大型总部企业提供有关审批事项咨询服务,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原则上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落实,并安排专人跟踪后续服务。(张鹏 朱志宁 黄柱)
责任编辑: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