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他,韩庄村或许依旧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子。可如今,这个村大街小巷笔直平坦,路灯明亮,村民住房新颖气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群众生活富裕和谐,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这些现代化景象在韩庄村得以实现,这个巨大的变化是一位年近古稀的退休老干部用10多年时间缔造的传奇。
他就是今年67岁的长葛市韩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强。
(刘国强书记近照)
一
刘国强出生于长葛市大周镇韩庄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的贫寒使他从小过早的体验了生活的艰辛,也造就了他质朴、坚毅的性格。刘国强从小就有个夙愿,长大后要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点贡献。1969年9月,刘国强高中一毕业就怀着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的愿望,投身三线建设,在平午工程运输部工务、电务段任技术员,为担好重任,他刻苦钻研技术,工程铺轨期间,火车头脱轨他带民兵连连续抢修五天五夜,用土法爬轨器使火车头入轨,受到军区司令员的表扬,省政府向他颁发了劳动模范荣誉证书。1974年,他被安排在大周供销社工作,由于服务热情,经营效益好,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强为振兴经济摆脱农村的贫困面貌,负责组织筹建了舒庄陶瓷厂并任厂长,开始了他领办企业的生涯。
当时按预算需投资30万元,在资金紧缺情况下,自已设计自己施工,土法上马,使全部工程花费12万元,总节支18万元,市委、市政府(原县委、县政府)向他颁发了“劳动模范”光荣证书。
1983年,国强为扩大企业规模,将产品向系列化发展。主持研制成功了“冷油膏”屋面防水涂料,经河南省建材研究设计院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屋面防水材料标准。当年建厂投产后,销售“冷油膏2350T,施工面积14万平方米,创利润11万多元,投资回收率55%。
1985年,国强所在的大周乡为发展商品经济,与河南省冶金规划设计院联营,从北京建筑工程研究所引进JDL-82A着色砂建筑涂料项目,任命国强为该项目实施负责人。国强接受任务不辞劳苦,1986年元月开始筹建长葛市(县)着色砂建筑涂料厂,5月就建成投产。7月产品就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同年,在省乡镇企业产品质量评比中,被评为名优产品,对此,国强没有满足,他又开始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上攻关,做了三项改进和创新:一是调整了陶瓷涂料配方,降低了烧碱温度。二是改进了涂料配制技术,提高了工程装饰质量及效果。三是研制成功了罩面涂料,有效防止了污染。
1986年经北京建筑工程研究所和省级技术鉴定会上专家评定,国强厂生产的着色砂涂料不仅填补了河南空白,而且具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达到了日本同类产品标准。1987年元月,产品获省新技术开发二等奖,2月被评为河南省“名优产品”。7月获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0月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底,生产着色砂涂料达1225吨,创产值153万多元,获利润39.12万元。由于产品效益好,1988年4月获省名优新产品星火杯“银杯奖”。
国强领办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职工素质的同时,尝到科技进步能使企业大跨度发展的甜头后,一下沉醉到高科技领域的大海中,他的感望是,尽快开发出一个建材系列,多种建材产品。1991年,他在以着色砂涂料为挙头产品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出“丙烯酸平面涂料”和“磨料”两个新项目,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欢迎,一直供不应求。年为厂新増产值100万元,创利15万多元,1991年5月,产品被批准参加了省政府举办的首届兴豫杯名优特产品参展大会并获参展奖励证书。
国强实在,实在在他有一种可贵的精神一一那就是忘我奉献。筹建厂,他白天和工人一块干活时,脏活险活干在前,晚上筹材料、资金、求助于各单位四下奔波不讲价钱。他家劳力不足,大孩子上学、只有爱人一人,忙了家里忙地里,得不到国强帮助。但对同志、对职工有困难,国强都尽力照料。职工潘恩生家只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奶奶,潘恩生要结婚,经济困难,他尽力帮助解决。每年有多少个节日,别人都是全家欢聚一堂,然而不知有多少次,国强不是在厂里工作,就是为企业奔波在旅途之中,在他的日程表上从没有什么上班下班和星期天、节假日,每天工作都在十多个小时,要不你看,进入1994年他咋会又拿出了用于建材皮革、造纸原材料的新产品“萃丙乳液”呢!
二
1997年,刘国强被组织选调到大周司法所工作。多年的基层工作历练,让他深深认识到了司法行政工作的责任之大,任务之艰巨。于是,他怀揣“法律”带领司法所人员,奔走在群众之间,宣传法律政策,开展帮教工作,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矛盾纠纷,用司法公正守护着一方平安,使该所的各项工作跃居了全市司法系统前列。
1998年,组织上又派刘国强负责大周镇财税所工作。他带领财税所干部职工,紧扣镇财税收入目标任务,完善征管方法,强化征管手段,圆满完成了年度税收目标任务,还健全完善了各项财税制度,倾力构建财政资金运行“安全网”,最大限度发挥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1999年,刘国强被镇党委任命为镇经委党总支书记。在任职三年中,他积极配合经委主任抓班子,带队伍,抓学习,强素质,抓落实,重实干,把强力推进该镇项目建设作为发展镇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项目,为该镇经济快速发展、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1年,刘国强调入镇信访委主持工作。他不管身处哪个岗位,不管职务如何变化,都尽职尽责,砥砺前行,不改党员本色。
信访群众是一个困难群体,他们有困难需要帮助,有心结需要解开,有权益需要维护。刘国强承诺,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群众的诉求就是我的责任。刘国强擅长沟通,服务热情,“进门一杯水”是他接待群众的习惯动作。不管信访人有多不平静的情绪,只要一进门,就会被他和工作人员的笑脸服务所感染,首先让一个座,再递上一杯热茶,让办事群众的委屈、怨气在这里得到释放和倾诉。在具体工作中,刘国强坚持不让工作在自己手中延误,不让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不让群众在自己面前冷落,工作时时争创一流。在他的带领下,该镇群众来访接待室受理信访件办结率、答复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2002年春,刘国强从大周镇机关干部岗位上退下后,被聘到河南金汇不锈钢产业集团旗下的河南金科实业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主要从事镍铁经营。在该公司的6年中,刘国强抓管理,强服务,带队伍,拓业务,占领销售制高点,使首批110吨镍铁远销张家港浦项不锈钢公司,并很快使产品迅速销往我国各省市不锈钢企业,使该公司高挂云帆,健康发展。
刘国强在抓好河南金科实业有限公司经营的同时,针对大周镇再生资源企业多、运输困难的难题,于2006年6月,在大周镇梅胡路中段西侧,组建了长葛市远通物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普通货运,货物配载,仓储服务,装卸服务。创业初期,刘国强带领几个人的小团队,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坚定的信念,靠着务实、诚信和精益求精的服务,快速融入市场,客户群体从大周涉及长葛及周边县市,使公司经营健康有序发展,受到该镇和大周产业集聚区党委政府和企业界好评。
三
2008年,大周镇韩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被全村寄予厚望的刘国强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韩庄村2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357余户,1706口人,耕地1800亩,48名党员。该村位于长葛市大周镇 西北部,与佛尔湖镇交界,新建的郑万高铁途经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面对重任,刘国强当时对村民没有发表什么豪言壮语,而是暗下决心,绝不辜负乡亲们的重托,一定要全力以赴工作,干就得干出个样子来,甘做一辈子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老黄牛。因此,他心里明白,要想让老百姓对自己的工作认可,没有别的出路,只有用成绩来说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刘国强理清了韩庄村经济发展思路,开始实施了他的兴村方案。
抓党建凝心聚力
“风气好了,关系捋顺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十多年来,刘国强一直十分重视抓党员和干部这两支队伍,“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只要我们走在前、带好头,群众的干劲儿就会大。”
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政治引领功能上。抓好党建带队伍,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刘国强握紧了党赋予他的这把“金钥匙”。
他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村两委干部“三项承诺”、开展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选出群众公认的村民监督委员会,以制度规范工作,树立村两委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威信。
他带领广大党员,坚持民主生活会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党员活动日、“党课日”,做到会议有记录、讲课有内容,到会能听懂、会后能做到,不走过场,不搞样子。每到年底,坚持村两委干部向党员述职述廉制度,使村干部人人都有了干事创业的压力和责任。
他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和班子成员“平起平坐”,不搞“家长制”,不搞“一言堂”,决策部署提前商量,遇到问题先担责任。
他立足实际,摸索出了适合本村发展的分工合作方式,通过设岗定责,韩庄村真正把党员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家风家德、农村环境整治是村里的核心工作,他把这些工作一一分包给村两委干部。大家勇于担责,当有疑难问题的时候互相协助解决。
这样一来,村两委繁杂的事务,就变得井井有条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推诿扯皮现象不见了踪影,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从而牢固树立村“两委”在群众心中的崇高形象,有效地促进了该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刘国强还处处带头执行村里各项制度,坚持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在廉政建设中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率先垂范,以人为本。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去做,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的要求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为自己树立了威信,为全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强规划科学发展
刘国强上任后,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让韩庄村的经济上一个新的台阶。他清楚农村,了解村民。怎么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用他的话说六个字:身教、言教、行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首先自己做好,给村民树立个杆。让他们学着做。”
刘国强的行为不是偶然的,是有他的思想渊源的。他从青年时代就崇拜雷锋、黄继光、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人物。至今英雄的名字常常挂在嘴边,他说:“传统的革命精神和现在与时俱进的精神,是一条线串起来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市场抓经济,让咱老百姓都富裕起来,吃的好、住的好、穿的好、有小汽车坐。这就是那些英雄们的心愿。今天我占着村书记的位置,村民富不了,我对得起谁呢?”
刘国强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讲出了真实的道理。说出了他真诚的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心里话。于是,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村交通和区位优势,适时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兴村的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了村短期计划、长远发展规划。划分了工业区、住宅区、文化娱乐区。
刘国强心里清楚,韩庄村人多地少,诸多因素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刘国强带领村领导班子多方面吸取别村的先进经验,精心规划,在做好土地流转的同时,定期聘请科技人员为村民上技术课,使村民都分别掌握1—3门实用技术。每年都积极组织大型农业机械,为村民机耕、播种、浇水、收割服务,让村民全身心投入务工经商活动中。
只有发展经济,群众才能脱贫致富。作为村民的带头人,刘国强积极引导村民向第三产业转移,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他积极动员村民利用地理优势经商办第三产业。在村党支部的鼓励支持下,群众纷纷将临街房改建成门店。刘国强还抓住机遇,走南闯北、内引外联,积极为外地工商户落户本村创造条件。截至目前,全村工商经营户达99家,为该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刘国强实践中认识到,要使韩庄奔小康,最终还需要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于是,创办工业企业成为刘国强的又一选择。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四处跑项目、找资金。在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下,韩庄村先后办起金属加工、蜂产品加工企业6家,有力推动了该村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韩庄村发展的一大桎梏。老一辈韩庄人对韩庄村之前的面貌记忆犹新:“两岗加一洼。旱天没收成,涝天下雨养蛤蟆。”以此来形容韩庄村地势不平,排水不畅。
当初韩庄村有两处土丘,一些村民为得利,将这些土按照每立方米2元的价格贱卖。近二百亩的土地生态坏境全被破坏了!
刘国强上任后,带领“两委”班子开始严厉打击这种私自卖土的行为,同时为了让这些土真正实现价值,还进行了平岗造田工程,平出一百九十亩田地。为了彻底解决韩庄村地面高低不平、局部积水问题,韩庄村还将视线转移到了村民建房时的宅基高度上。过去,韩庄村民盖房攀比之风严重,认为宅基高了风水好。于是今天你家宅基高出1.5米,明天我家高出1.8米;今天你家比我家高,我就一定要建得比你家更高……造成了一些宅基低的人家一下雨就积水。为打破攀比宅基高度的恶性循环现象,韩庄村制定了《农民建房统一宅基制度》,严格控制宅基高度。“在建房前村里会收取1万元押金,不交押金不接电。地基超标三公分罚款一万,三公分以上拆除重建。”刘国强说,这项制度看似严苛,却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避免了积水问题及“扒低盖高”的恶性循坏。
韩庄村曾有这样一种乱象:独居老人去世,谁给他办丧事,他的宅子就归谁继承。导致韩庄村出现了宅基地归属两极分化:一些村民家里有好几处宅子,另外一些村民的儿子已长大成人,却没划分到宅基地,无法建房娶妻。
针对“一户多宅”、“有儿无宅”的两极分化情况,韩庄村制定了“一夫一妻、一孩一宅”宅基制度,凡是多余的宅子统统收归集体,村里根据谁家需要划宅子进行调整分配。通过村“两委”干部一周时间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收回无主宅基地28处。
以前,韩庄村排前路大部分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刘国强带领村两委班子,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自筹资金,修建5米宽主道路407米;4米宽环村路1.62公里;修建3.5米宽,总长5332米排前路62条,排前路排水沟5330米。使困扰村民多年的泥土路变成水泥路,并对村大街主干道、文化广场周围进行了高标准绿化。还为村主干道安装了28盏太阳能路灯,使整个村道路全部亮化。筹资使村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成立了垃圾清运队和保洁队伍,派专人及时清理垃圾和排水沟,做到了没有死角。组织群众铲除村内杂草,粉刷墙壁,清理违章占道和私搭乱建。使韩庄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刘国强明白,要使韩庄村经济能够做到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动力。为此,村投资对村部进行了整修,配备了全套办公设备。修建了村文化大院,设置了农家书屋、阅览室、党员活动中心、“青年之家”、“民调室”、便民服务工作站。投资修建百姓大舞台、文化广场,并安装了标准化的健身器材。村民们早晚聚集在文化生活广场做健身操,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各展风采。使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群众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健康向上。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刘国强和村两委经常组织送文化、送科技进村组活动。为了充分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村里每年还组织2次孝道文化大餐。今年4月20日,韩庄孝道文化大餐如期举行。韩庄村百姓大舞台上,优美的歌舞、寓教于乐的节目轮番上演。聚餐时刻,老人们围桌而坐,品味着包子和红枣、绿豆粥。这一刻,老人们洋溢着笑容的脸庞上是对晚年幸福生活、亲情挚爱的满足,也让年轻小辈们在温馨祥和的氛围中感悟、感恩着亲情,学会回报父母、亲人和社会。
村里还大刀阔斧实施殡葬改革,变土葬为火葬。2008年,村里规划土地11.6亩,建造公墓。将公墓划成10块,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照家庭辈分分配墓穴位置,每个穴位征收300元建造费。五保户、低保户等特殊人群去世后一律免费安葬。殡葬改革制度规定:2009年10月10日开始,凡韩庄村村民过世,一律火葬入公墓,鼓乐队两班以下,一律大锅菜招待。建立公墓以来,全村过世村民一律火葬,迄今为止无一例违规。
以前,韩庄村出现过国家干部、公职教师等端着‘铁饭碗’的人参与承包土地的情况。为此,韩庄村制定了《土地分包十条细则》,细则里对韩庄村土地承包获取资格进行了十项不同情况的严格规定。细则颁布后,刘国强第一个站出来说:“吃着公职饭,拿着财政钱,就不能再承包土地!我的土地不要了,全村第一个执行!”在刘国强带领下,制度实施的第一年村里调地,村民满意度高达百分之百。过去,韩庄村一些城市户口想转回农村,给土地承包和宅基分配工作造成困难。对于户口回转这批人,韩庄村作了明确规定:之前是韩庄村户口,在外超过50年的村里一律不再接受;户口在外未超过50年的,想要转回来,需要个人提出申请,所在村民小组讨论,集体同意回转后签字,最后上报村委会。同时,每口人需缴纳5000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公益设施改造费。这制度赢得了村民一致好评。
村里还广泛开展“和谐家庭”、“好儿媳”、“好妯娌”、“好公婆”、“美德少年”、“致富能手”、“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定期举行各种文体活动。加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村民,建设和谐家园,全村呈现一派崭新气象。
贴心为群众办实事
“共产党员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就是为百姓造福的。”刘国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群众,刘国强感情深厚,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办事员和服务员。他说,大伙儿有什么事情找他帮忙,那是对他的信任,是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也是对共产党的信任,他不能让大家失望。刘国强有句口头禅:“想叫群众真心拥护你,就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的事情来办,真心实意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不然,人家为啥要跟着咱?”10多年来,正是怀着这种爱民为民的情怀,凡是村里群众的事情,无论大小,只要他知道了,就立马赶到现场帮助大家排忧解难。不久前,国家修建的“郑万高铁”、轻轨经过该村,刘国强带领村两委积极配合高铁和轻轨修建工作,耐心细致的做被拆迁户的工作。先后拆迁90多户,临时用地及土地转出300多亩、树木15000多棵,期间村民从未有异议。
在一系列政府工程涉及韩庄村时,韩庄村“两委”要求村干部不干一分钱项目工程,更不以村委会名义揽包工程。刘国强这样解释:“党员干部的公信力十分重要,接了工程村民就会对干部产生质疑,这种质疑十分影响干部在村里日常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对党员干部有严格的制度要求,而且全都认真落实。”
正是这样严的要求,让韩庄村党员干部深受村民信任,办起事来也更加高效。别村收缴土地使用税,打持久战,但在韩庄村只要喇叭里一通知:“明天开始收土地使用税!”一天时间便全部缴纳完毕。
刘国强还把群众当父母,群众就视他为亲人。在韩庄村,谁家日子过得如何,国强这个做支书的,心里大都知道个八八九九。对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每年都组织慰问。而其中最让他牵挂体恤的是村里的老弱病残,对生活困难的贫困户,村里建档立卡,建立联系人制度,村“两委”成员分包到人,直至彻底脱贫。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236人,已脱贫67户232人。对待每一位有困难的家庭,他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门帮扶他们,他多次拿出专款救助村里的老弱病残户。村民得到了实惠,党的爱民政策在这里得到落实。
帮贫助困、敬老爱幼、拥军优属、毫不吝啬,对己却克勤克俭,刘国强充分体现了一个当代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在村“两委”成员的眼中,刘国强是一位好班长。他上任伊始就对村“两委”一班人到企业工作约法三章,即:不准吃请,不准受贿,不准以权谋私。他们言行一致,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他带头学习,多年来,坚持向书本学,向先进地区学,向专家、学者学,如今,许多知名的专家学者都成了刘国强的良师益友,成为韩庄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正是基于这种长期坚持学习,他系统地掌握了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工作中时时闪现着他智慧的灵光。
在韩庄村民的眼中,刘国强有一副热心肠。他进农家、听民声、查民情、解民难、办实事。
在家人的眼中,刘国强是一个不顾家的人,几乎每天他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家务事和家里生意上的事他都全然不顾。
有人说,如果刘国强不当这个镇村干部,凭他的聪慧精明和吃苦耐劳,他早就是个大富翁了。的确,他带领村民经商办企业,兴建美丽乡村,都成功了。刘国强常说,当官不能谋私利,要一心想着群众的疾苦,不然就不配当共产党的官。他不是个说空话的人,任村党支部书记近10多年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怨言,只有一颗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没有壮语,只有一腔为党奋斗的真情;没有白天黑夜,只有一种替民解忧、排民之难、为民谋利的坚定信念。在刘国强的带领下,韩庄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克难攻艰,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被长葛市委授予“四强”基层组织、脱贫攻坚先进村,被大周镇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信访稳定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刘国强也先后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许昌市劳动模范,长葛市、大周镇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还先后被推选为长葛市政协第二届、三届、四届政协委员。2012年3月,当选为长葛市第14届人大代表,2017年3月,当选为长葛市第15届人大代表。在神圣的工作岗位上,刘国强始终坚持这样一条原则:人民群众信任我,把我推荐为政协委员,选为人大代表,我就得为群众着想,为人民办事,否则就有愧于人民对我的厚爱和信任,就不配政协委员这一光荣称号,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人大代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论刮风下雨,不论手中的工作有多么繁忙,只要群众需要,他就会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当一名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公仆。刘国强自担任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来,积极撰写提案、议案,参与协调处理各类建议,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0多年的村支书工作,让刘国强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厚重的理解,对村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心里,共产党员永远都是为百姓服务的,百姓永远都是第一位的。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使命,年近70岁的刘国强决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村干群全面推进韩庄村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的建设,使韩庄村的明天更美好(文/赵铁丹 孟金吾)。
责任编辑:赵永强 /唐小勇